期刊简介

               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49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39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输血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输血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49X
  • 国内刊号:51-139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第3期文章
  • 加强原料血浆质量控制的几点看法

    血液制品的原料主要来自人血浆,若血浆中含病毒或被细菌污染或贮存中的血浆袋破损,就对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构成很大的威胁。另外,在采集原料血浆过程中细菌污染或者出现操作差错也会危及供浆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原料血浆的控制是保证血液制品正常生产的基础。根据目前的检测方法和管理水平,生产厂家无法得到百分之百的无病毒、无细菌的血浆。所以在采集原料血浆过程中,严格控制血源质量及病毒灭活的生产工艺是必不可少的,根据......

    作者:王国亮 刊期: 2001- 03

  • 梅毒微板法测定的实验条件的比较与分析

    梅毒血清学试验作为献血者血液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试验操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日益受到重视,用微板法取代手工操作势在必行。近几年,全国各大中型血站对微板法试验条件有过摸索,笔者利用新的澳之风判读软件及自身实验室条件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做7920份标本对照,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①样品:天津市无偿献血者标本;②试剂:厦门新创TRUST试剂(批号9102001,9102002);③仪器:AT......

    作者:赵莉;朱秀文;金宗骧;李立新;赵乐莹 刊期: 2001- 03

  • 改良聚凝胺方法对4份弱抗体特异性的检测

    聚凝胺技术(polybrenetest)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的特点,特别是对于Rh系统抗体其灵敏度明显高于抗球蛋白法[1,2]。笔者应用改良聚凝胺技术[3]检测了4份Rh系统弱抗体(盐水法、抗球蛋白方法中结果均为阴性或不明确),获得明确结果。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改良聚凝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血清,谱红细胞均由本中心血型参比室生产;血标本1份为南通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送检患者标本,3份为本中心健康献血者标......

    作者:陈和平;向东;朱俊;朱自严;刘达庄 刊期: 2001- 03

  • 微板法血型自动检测几个影响因素的探讨

    笔者采用微板法血型自动检测方法[1],对自配红细胞的保存时间、加样顺序、血型板的洁净程度,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并通过19223例的血型检测,正反定型相符达到99.99%,准确率达到100%。从而完善微板法血型自动检测,节约了耗材和开支。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AT-PLUS2全自动加样系统(HAMILTON公司瑞士),HT-Ⅲ酶标仪和T.S温控孵育振荡仪(Anthos公司奥地利),ModelTJ......

    作者:李慧;樊忠杰;惠永庆;金宗镶;袁玉华 刊期: 2001- 03

  • 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IV(1+2)

    抗-HIV(1+2)初筛试验大多采用间接ELISA方法,但存在部分假阳性反应。笔者以确证试验蛋白印迹法(WB)结果作对照,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IV(1+2)确证阳性和初筛试验结果灰区标本,结果显示,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IV(1+2)比间接ELISA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更适用于抗-HIV(1+2)的初筛检测,缩短了窗口期,提高了对感染后的检出率,对于HIV感染者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

    作者:史志旭 刊期: 2001- 03

  • 快速金标法检测HBsAg漏检原因的分析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已在我国全面展开。为便于公民无偿献血,本中心从1999年5月起采用快速HBsAg全血金标试条〈简称金标法〉对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发现存在一定的漏检。为了解漏检原因,对金标法初筛合格的18123份血液,经ELISA法复检,根据ELISA法检测结果,以及追踪观察保存的现场初筛HBsAg金标试条等结果,对漏检原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剂HBsA......

    作者:徐进春;许秀文;陈小明;刘桂兰 刊期: 2001- 03

  • 脐血CD34+细胞及其亚群的富集纯化与检测

    CD34是一种表达在早期造血干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和胚胎纤维母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异性表面抗原,是早期HSC/HPC的一种特征性标志[1]。体内移植和体外培养的研究表明,多能干细胞存在于CD34+细胞群中[2,3]。CD34+细胞在正常造血组织中的含量甚微,只占骨髓MNC的0.5%~1.5%,在外周血中仅占0.001%~0.01%,脐血中占0.5%~3.5%。因此要想获得一定数量的CD34+细胞,必须......

    作者:李维;余梅贵;王娟娟;周志艳 刊期: 2001- 03

  • 60Coγ射线辐照全血对红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前应用60Coγ线辐照血液灭活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以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简称TA-GVHD)的发生是国外输血领域中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60Coγ射线辐照灭活淋巴细胞的剂量能导致红细胞的损伤,而国内对此研究报道甚少。笔者观察了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后保存21d内的全血红细胞损伤的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样的采集和照射方法随机选取200mlACD抗凝全血4......

    作者:徐文皓;李志强;陈卫宾 刊期: 2001- 03

  • 输血系统血液学检测模式的探讨

    输血系统血液学检测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血液学检测的模式与献血群体的类型、献血者的管理方式、公民对献血知识的理解程度、献血期间的心理状态、政府行政规定等诸多因素有关。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志愿献血者(volunteerdonor)献血前只作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血液学检测(血型、抗体检查及输血相关传染病血液学检测)为采血后筛查[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执行公民义务献血,1993年提倡无偿献血,19......

    作者:金宗骧 刊期: 2001- 03

  • 用PCR-SSP技术检测弱D型RHD基因1例

    RhD抗原(ISBT004.001;RH1)是一种由RhD蛋白携带的非常重要的血型抗原,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1]。极少数人红细胞的D抗原表达数目减少,被称之为弱D(以前叫作DU),在白种人中的比例为0.2%~1%,在黄种人中的比例则更低。一部分弱D被解释为RhD蛋白的质的变化,称之为部分D,通常是由RHD/RHCE杂化基因引起,另一部分弱D是由Cde单倍体反式位置的抑制作用引起,这些弱D......

    作者:徐群;李京;王玫;张世训 刊期: 200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