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49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39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输血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输血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49X
  • 国内刊号:51-139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中国输血杂志2006年第3期文章
  • 体重及体表面积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在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反应者存在一定比例.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如献血心理、献血经验、性别、年龄、献血量、空腹及护士采血技术等[1~4],但献血反应与体重及体表面积等因素的相关性鲜见报道.笔者就此对杭州市的献血者做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俊锋;徐刚;金志坚;叶俊;宋颖霞;王庆兰;梁丽;蒋巧玲 刊期: 2006- 03

  • 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观察分析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因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单个供血者血小板(single-donorpialelet,SDP)不仅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和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机会,而且具有均一的免疫学特性[1],因此国内外对其需求量逐年增加.......

    作者:杨璞;陈文仙;汪泰顺;杨屏;陈文和;周明丽 刊期: 2006- 03

  • 微板丙酮酸氧化酶动力学法检测献血者血清ALT应用评价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sferaseALT)检测是采供血机构献血者必查项目之一.目前检测ALT的方法不尽相同[1],笔者应用微板丙酮酸氧化酶动力学法试剂盒检测血清ALT,对其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干扰实验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于2004年7月~2005年3月应用微板丙酮酸氧化酶动力学法检测49764名献血者的血清ALT,介绍如下.......

    作者:贾幼珍;高仕卿;曹晓;张雅青 刊期: 2006- 03

  • 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以往大多数采供血机构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的检测采用的是非特异性的TRUST或RPR法,此类方法由于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存在着相对差异,因此已不能满足筛选献血者的需要[1].2003年11月~2004年11月,本站同时采用ELISA和TRUST两种检测方法对血液进行梅毒的筛选,并对其中任一方法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再用TPPA法进行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昌;张辽明;彭琼;陈艳;黄鹂 刊期: 2006- 03

  • ELISA法梅毒检测的钩状效应及其分析

    ELISA法梅毒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采供血机构实验室的梅毒筛查.工作中笔者发现,目前使用的夹心ELISA一步法梅毒试剂存在钩状效应(hookeffect),笔者仅就梅毒检测的钩状效应及其处理作些分析和探讨.......

    作者:邓晓琴;杨茂;向艳玲;杨永红 刊期: 2006- 03

  • 无偿献血不合格率下降原因分析

    为了降低成品血液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笔者分析了街头流动采血模式无偿献血者初、复检阳性报废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孟宪军;史志旭;高勇;王连友;李从宁 刊期: 2006- 03

  • 一种简单有效的止血保护带

    无偿献血工作中对献血者的服务至关重要.笔者采用自粘收带为街头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压迫针眼止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操作方法:采血后,在针眼处封上无菌棉球,嘱献血者压迫针眼5min后,压上棉球,将自粘收带绕针眼处1周(将棉球封在收带里面),拉紧,收带会自粘在一起,用手撕去多余的收带即可(图1).......

    作者:赵宏祥;葛健民;孙勇 刊期: 2006- 03

  • 国产一次性去除白细胞采血袋的应用评价

    为有效预防输血后同种免疫的发生和相关病毒的传播[1],笔者选择3种一次性去除白细胞四联袋,于采血后4~6h内过滤去除白细胞,检测白细胞去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回收率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评价临床输注是否安全有效.......

    作者:梁文华;孙波;王群;王爱梅;周娟;赵翠云 刊期: 2006- 03

  • 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

    本站自2004年引进费米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做样本检测的后处理,与手工法处理样本相比,该系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并且其操作软件为中文界面,特别适合要求一次性处理大批量样本的采供血系统,本站已进行了约10万样本的筛查.......

    作者:闵志军;张建伟;张力超;何亚琴;谢卫红 刊期: 2006- 03

  • 胶体硒法检测街头献血者抗-HIV可行性的探讨

    目前,大多数采供血机构街头采血很少检测抗-HIV.笔者根据本地特点,采用抗-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即胶体硒法)检测献血者抗-HIV,证明此法用于街头采血筛查较方便,报告如下.......

    作者:波建昌 刊期: 200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