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国输血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输血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49X
- 国内刊号:51-139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中性粒细胞动员剂应用研究新进展
马曙轩;刘景汉
关键词:采集, 中性粒细胞, 动员剂, 激素, 皮质类固醇, 硫酸葡聚糖, 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
摘要:20世纪60年代,Freireich等[1]和Morse等[2]将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输给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开创了粒细胞输注的先河。由于粒细胞在人体外周血中含量极少[正常人白细胞总数(4.0~10.0)×109/L,中性粒细胞占46%~63%],同时它与红细胞比重差异又较小(比重分别为1.070~1.092,1.078~1.095),因此从正常献血者外周血中获得足够量的粒细胞以供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输注始终是一个难题。90年代研制出的基因重组人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动员正常献血者体内的粒细胞已有数年历史。笔者就中性粒细胞动员剂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粒细胞采集经历的三次技术飞跃 由于连续流动的血细胞分离机的研制成功,红细胞沉降剂的应用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考的松、强地松等)作为动员剂等,曾经使粒细胞的采集技术发生了3次重大飞跃[3]。早在70年代,人们就可以通过上述技术从健康献血者体内获取1.0×1010~2.0×1010的粒细胞,并将这些细胞输给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但输入的这些粒细胞只能使患者体内白细胞数呈现轻微而短暂的升高,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能够使外周血粒细胞数大幅度升高的动员剂。在过去单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作动员剂,分离前4h让献血者口服8mg地塞米松,这种动员方法只能使献血者外周血中的粒细胞数轻微升高。刘景汉等[4,5]将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作为动员剂应用于正常人体及白血病患者,动员后采集的中性粒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分别用于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静脉注射硫酸葡聚糖3h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较给药前增加3~8倍。但要采集有抗感染功能的中性粒细胞需在给药48h以后,因为新动员出的白细胞绝大部分是幼稚的单个核细胞。 Dale等[6,7]将G-CSF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G-CSF600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8mg口服),12h后开始采集粒细胞。以高浓度枸橼酸钠(46.7%)加羟乙基淀粉作为抗凝剂(羟乙基淀粉∶全血=1∶13),采用连续流动的血细胞分离机(COBE Spectra,Cobe BCT Inc.Lakewood.CO)循环处理献血者血液10L,粒细胞得率为77.4×109±6.4×1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