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49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39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输血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49X
- 国内刊号:51-13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献血者血液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结果对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由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是目前输血领域中血液筛查普遍使用的检测技术.抗-HIV筛查ELISA试剂是将多种HIV抗原包被到反应板上,只要检测到1种与包被抗原结合的抗体就判为阳性,其灵敏度高,有假阳性的可能,因此必须应用特异性强的确证试验进一步检测.免疫印迹试验(WB)是《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正版)》规定的HIV感染确证方法,其特异性高于ELISA法.因此......
作者:张军;杨洁 刊期: 2012- 04
-
采供血机构防范HIV感染者献血的对策探讨
献血法的实施,血站“一法两规”的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安全督导检查活动的深入开展,使采供血机构的血液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如: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艾滋病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HIV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移.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发现的HIV阳性感染者逐年增多,甚......
作者:冯睛;孟忠华;徐伶;王拥军;吕杭军 刊期: 2012- 04
-
血液采集方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
对健康献血者的例行体检,对他们的血液学指标进行检测,以判断血液是否合格,因而,凡是能够影响到血液流变学的因素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有文献报道,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检测条件、检测人员素质和地区差异等[1,2].我们重点考察了放松压脉带以及扎紧压脉带2种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兰;罗昭玲 刊期: 2012- 04
-
血细胞分析仪不同检测模式精密度性能评估及比较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之一,它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精密度高等特点.按照《血站质量管理办法》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办法》规定,实验室必须对新购置设备或发生变化的设备的主要性能标准进行确认[1,2],内容包括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等.精密度作为其他性能指标评价的基础[3],必须首先得到确认.因此,我们依据文献[4]的要求,对BC1800血细胞分析仪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的精密......
作者:韩弋戟;黄润华;郭明琴;刘梦;余世福;伏新民;邱家驹;侯爵;张苏缔 刊期: 2012- 04
-
血站自动化温度监控系统快速校准
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同其保存温度密切相关[1],随着电偶温度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采供血机构实现了微机温度自动巡检[2,3],但如何在工作状态下对温控系统进行简便、准确的校准,是很多血站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1条对自动化温度监控系统进行快速校准的方法,通过1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且溯源性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常规采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铭;张伊娜;景俊丽 刊期: 2012- 04
-
血液病患者配合性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血小板输注可有效治疗和预防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导致的出血,但是反复输注ABO相合随机供者血小板的机体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即引起PTR.目前报道的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主要包括非免疫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1].发热、感染、脾肿大、DIC、自身抗体、药物相关抗体等是能够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非免疫性因素,而血小板同种抗体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免疫因素,其中主要包括......
作者:高晓云;曹晓明;田华;要军;孙海涛 刊期: 2012- 04
-
2006~2010年海南省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目的针对目前本中心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有所增高的趋势,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合理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方法.方法对2006-2010年海南省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全血和红细胞总体报废率为4.84%,其中ALT报废率为1.99%,是导致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另外,5年制备血浆总体报废率为9.20%,其中脂肪血浆报废率为5.29%,是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咨询、献血前的宣传、......
作者:冯飞;符慧杰;章雅清 刊期: 2012- 04
-
徐州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HPA1~17等位基因的研究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基因多态性及特点,为人类遗传学提供资料,为本地区临床血小板免疫性减少症患者提供血小板输注配型参考.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徐州地区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成年人进行HPA1~17等位基因分型.在包含引物混合液的96孔反应板中,按照相同的循环条件扩增PCR产物.结果在徐州地区汉族人群的HPA1~17系统中,呈多态性分布的等......
作者:毕星秀;高勇;胡金萍;孟宪军 刊期: 2012- 04
-
调配血液复检结果的分析
目的比较从部分血站调配的血液复检结果,探讨调配血液实施复检后才可供应临床使用的相关问题.方法对来自广西地区8家血站的调配血液共3688份复检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调出血液的8家血站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梅毒等病毒(原)标志物单一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对4项病毒(原)标志物检测总不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对调配血液实施复检后才可供应临床使用的规定......
作者:吴敬林 刊期: 2012- 04
-
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检测结果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方法对2004~2010年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29826(人)份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54%、0.877%、0.559%、0.197%;抗-HIV确证阳性率6.7/10万,双重感染率0.......
作者:张玉春;潘登;周克礼;张芳 刊期: 2012- 04
动态资讯
- 1 两种留样途径血筛项目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 2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与输血安全预警
- 3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 4 血站系统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的选择
- 5 2007-2009年金华市中心医院血液报废情况分析
- 6 血浆置换预防ABO血型不合的儿童骨髓移植中溶血2例
- 7 凝血系统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互联系
- 8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杭州市献血人群的调查分析
- 9 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三级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 10 流动献血车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
- 11 口服葡萄糖酸钙对单采血小板过程中献血者血清钙、镁和甲状旁腺素的影响
- 12 血站差错管理文化
- 13 血型变异型与临床输血
- 14 陕西籍汉族造血干细胞献血者HLA-A、-B、-DRB1高分辨多态性分析
- 15 分娩后产妇血清中B型抗体暂时性减弱现象1例分析
- 16 成分血制备过程信息化系统建立与实现
- 17 Rh D阴性血液冷冻血库的建立及意义
- 18 PT、APTT、Hb、Plt监测评估心瓣膜手术CPB后成分输血的可行性
- 19 初次单采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分析
- 20 无偿献血者检出获得性B抗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