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49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39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输血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输血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49X
  • 国内刊号:51-139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中国输血杂志2006年第4期文章
  • 影响我国大学生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重要人群,在许多地方,他们甚至是稳定和可靠的血源.然而相关研究证实,在校大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vasovagalreactions,VVRs)发生率远高于成年人群[1].很多积极参加献血的大学生由于在首次献血时(或献血后)发生VVRs,而不愿或害怕再次献血,以至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而,弄清大学生与WRs高发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方案降低其反应率......

    作者:蒋光明;沈建军;汪帮来;叶书来 刊期: 2006- 04

  • 北京市医护工作者无偿献血的知-信-行分析

    无偿献血不仅是一种公益行为,更是一种医学行为,不仅需要精神上及道义上的宣传做支撑,更需要深厚的医学知识做基石.文献显示,目前无偿献血目标人群大的担忧是怕献血影响健康[1,2],医务人员的言论对社会无偿献血行为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为了更好地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笔者于2004年11月15日~25日,对300名北京市医务工作者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做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高东英;代爱英;梁万年;高国静;张评;赵玉琴;陈建娟;高进 刊期: 2006- 04

  • 2686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

    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本院对术前、输血前和产前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型)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兰;胡同平;王树平;冯先涛;乔姝 刊期: 2006- 04

  • 红细胞血型抗原功能的研究进展

    迄今为止已命名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56个[1,2],生化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血型抗原都是红细胞膜上完整的蛋白和糖蛋白,并呈现广泛的多样性,其中包括有些血型抗原仅是作为含多个膜结构成分的复合体内的一部分.另外,有些血型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上,还存在于一些非红细胞组织中.红细胞血型抗原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从目前对红细胞血型抗原功能的认识水平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分为5个方面,......

    作者:邱艳 刊期: 2006- 04

  • 血液感染性安全问题的现况与展望

    输血和大多数临床治疗技术一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输血风险主要由免疫性输血风险和输血感染性风险两大类相关的安全问题所构成.20世纪80年代早期,艾滋病的发现使输血相关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在输血医学不断发展,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的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使人们对血液安全性挑战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作者:文国新;美黑丽 刊期: 2006- 04

  • 贮存式自身输血

    贮存式自身输血(preoperativeautologousblooddonation,PABD)是自身输血的方式之一,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血库成立时就被提倡[1].由于HIV等的出现,PABD的应用至1992年达到高峰(采血率达8.5%,输血率达5.0%)[2].随着异体输血安全性的不断提高,PABD的应用呈下降趋势,至2001年采血率为4.0%,而输血率仅2.6%[3].PABD已作为一种标......

    作者:严仲文;梁兵;田兆嵩 刊期: 20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