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49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39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输血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49X
- 国内刊号:51-13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两种洗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对比
在传统制备洗涤红细胞(WRC)的基础上,为方便临床应用WRC制品,达到随用随取的目的,笔者尝试用MAP红细胞保存液来取代生理盐水洗涤和保存红细胞,使红细胞在整个洗涤过程中始终处于MAP的保护之中,避免生理盐水法在WRC的制备中,红细胞长时间裸露于生理盐水中因缺乏供能物质可能造成的破坏.为此,笔者用集采血和洗涤于一体的全封闭四联袋,分别用生理盐水和MAP为洗液制备WRC制品各30袋,并进行了质量检测......
作者:沈莉;张义兵;李健民;孙晓红;张爱红;牛红伟;陈莉 刊期: 2003- 01
-
平底微孔板-酶标仪法筛查Rh阴性血型的探讨
采用试管法检测Rh血型,操作繁锁,肉眼判读结果缺乏客观性.针对上述不足,笔者经反复摸索,将平底微板法与酶标仪扫描,电脑自动判读打印技术相结合,用TCEAN全自动加样分析系统完成.经常规13032份标本的检测,符合率达100%.......
作者:韩璐;孙立平;刘涛 刊期: 2003- 01
-
献血者初复检抗-HCV阳性标本确认及试剂分析
丙型肝炎是后果严重的输血传播疾病之一[1].血站系统为了尽可能保证安全输血,对献血者采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进行两次ELISA方法的抗-HCV检测.在实际工作中,ELISA方法的抗-HCV的检测结果常出现两次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为了解这些反应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情况,笔者收集了部分一次结果阳性和两次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了抗-HCV确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霞;王珍贤;付敏;喻清贞;李云岫 刊期: 2003- 01
-
ELISA检测抗-HCV灰带区血样的处理
ELISA检测血样时出现灰(色)带反应是指在对同一血样进行检测时,Cutoff(CO)值一般在20%上下区带的反应.发生灰带反应提示有一定的抗体活性存在,因为在感染早期(血清转阳期),由于抗体含量尚低,仅出现OD值轻微升高是可能的,所有感染的个体实际上在某一阶段均经过了灰带区.随着进口试剂的使用和国产试剂诊断水平的提高,对出现灰区反应的样本愈来愈应引起高度警惕,对灰带区样本血液如何处理更应引起足够......
作者:刘朋来;杜菊仙;沈新华 刊期: 2003- 01
-
贮存式自身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自身输血不仅可以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多种不良反应,对稀有血型和曾回输同种血产生异型抗体导致的配血困难患者,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1].自身输血目前有贮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2]3种方式,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手术出血情况选择.笔者在择期手术的100名骨科患者中,开展贮存式自身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锁良;赵艳萍;宋丽娟;杨绍信;姚建锋;王效东;马建兵 刊期: 2003- 01
-
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87名长期反复输血而又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输注前后计数血小板,并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值(CCI).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LCT)和SEPSA法对部分血小板抗体阳性且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配合性输注.结果反复输血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比率60.9%(53/......
作者:闫东河;李廷孝;孙福廷;侯军;卢发强;李新菊 刊期: 2003- 01
-
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新生儿溶血病(Heamolyticdiseaseofthefetusandthenewborn,HDN)是发生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的一种自限性免疫溶血性疾病.该病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常导致早期流产,轻者出现贫血、水肿、肝脾肿大,严重者造成新生儿死亡或发生核黄疸且产生后遗症.由于我国RhD(-)人群仅占0.24%,大大低于白种人的15%[1],因此,Rh引起的HDN相对ABO较为少见.......
作者:曹琼;兰炯采 刊期: 2003- 01
动态资讯
- 1 光量子自血疗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 2 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四说
- 3 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方法确认的技术实践
- 4 ABO血型反定型梯形微板法的建立
- 5 人抗凝血酶Ⅲ纳米膜过滤工艺优化
- 6 MCS+C5和MCS-3P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比较
- 7 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的保护作用
- 8 3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临床和基因诊断研究
- 9 辽南地区39名RhD(-)汉族无关供血者中RH基因检测
- 10 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的方法研究进展
- 11 冷上清治疗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 12 四川地区供血浆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 13 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分析
- 14 血站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体会
- 15 青岛市高校无偿献血者传染病筛查情况分析
- 16 同种输血对食管癌患者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 17 弱D72血型的血清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 18 不同保存期血液诱导的CIK细胞的功能观察
- 19 仁济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 20 ABO血型初筛与确认不一致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